商朝九世之乱是怎么回事?兄终弟及被视为亡国根源,为什么?

商汤时代,本来选定了嫡长子太丁为继承人,但太丁在商汤去世前不幸去世,导致商汤将王位传给了第二个儿子卜丙。卜丙去世后,商朝王位又传给了太丁的儿子太甲,接着,太甲的儿子沃丁继续继位。此时,商朝的继位规则看似仍然是父死子继,尽管偶有特例。

不过,在沃丁去世后,商朝的王位传承开始出现了兄终弟及的情况,继承人变成了他的弟弟太庚。随着太庚的去世,商朝进入了一个由兄弟继位的时代,太庚的三个儿子小甲、太戊和雍己先后成为商朝的国王。尽管兄终弟及在这个时期得到实施,但并没有带来太多混乱,反而在太戊的治理下,商朝一度迎来了稳定与繁荣。太戊在位期间,任用了贤臣伊陟,施行了德政,成功带来了国家的安定与诸侯的归附。

但随着太戊的去世,王朝的内乱又开始显现。雍己继位后,再次将王位传给了太戊的儿子中丁。然而,中丁的统治时期,商朝的体制逐渐崩塌,发生了所谓的“九世之乱”,这段历史成为后世视为王朝衰败的象征。

“九世之乱”究竟与什么有关呢?有学者认为,在这一时期,商朝的王位传承混乱与外部压力也密切相关。史料显示,位于商朝东南方的蓝夷(可能位于今山东滕州一带)崛起并不断侵扰商朝的领土。为了应对蓝夷的威胁,中丁决定将商朝首都从亳迁至更加接近蓝夷的嚣,以便加强防守。

实际上,在商汤建立商朝之前,商部落的迁徙是非常频繁的。虽然商汤建立了商朝后,首都亳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稳定,但随着中丁即位,首都再次迁至嚣。这个时期的频繁迁都给商朝带来了一定的军事优势,也有效抵御了蓝夷的入侵。然而,这一系列战争也使得商朝的内部势力出现了分裂,王族内的权力斗争加剧。

随后的数任国君中,商朝的继位规则变得更加混乱。中丁去世后,商朝的王位被多个弟弟和亲戚争夺,导致了不断的权力斗争和政权不稳定。此时,商朝的国力也开始衰退,王朝失去了对许多周边部落的控制,邳、侁等部落纷纷叛乱。而在此期间,商朝还多次迁都,这进一步削弱了国家的政治稳定。

在商朝的晚期,祖乙的继位为商朝带来了一些短暂的复兴,成功击退了蓝夷和班方的入侵,略微恢复了国家的力量。然而,祖乙去世后,继位的又是祖辛和沃甲的后代。商朝的内部纷争持续,兄终弟及的传位方式再次引发了长时间的权力斗争,最终商朝陷入了长期的政治动荡。

直到盘庚即位,他意识到要恢复商朝的辉煌,必须改变这一局面。盘庚决定将都城迁至殷(今河南安阳),以图复兴商朝。尽管迁都在初期遭遇了大量反对和不满,但盘庚通过强调重振商汤遗产的意义,最终得以成功实施。

虽然盘庚成功平定了商朝的危局,但他仍然遵循兄终弟及的继位制度,将王位传给了两个弟弟小辛和小乙。而直到小乙的孙子祖甲继位后,商朝才彻底摆脱了这一继位方式,进入了父死子继的王朝传承模式。至此,商朝的政权逐渐恢复稳定。

尽管“九世之乱”的历史存在一定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期间,商朝确实经历了频繁的迁都和权力斗争,王朝的国力大幅下降。而兄终弟及的继位制度,成为了被后世许多朝代所警惕的政治教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打印机驱动网有哪些 打印机驱动下载安装推荐
三星VR眼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