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归晋之王濬楼船

这位大小姐果然有眼光,王濬得配佳偶后,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的仕途经济寻求出路。恰好,羊祜被调往荆州,持节、开府。王濬便到羊祜的幕府报效。

持节前文解释过,就是可以先不奏报朝廷直接处置二千石官员。开府则是皇帝给予重臣的特殊优待,允许他们组建自己的办公机构,自己任用官员,由国库发工资。

以羊祜为官的态度他的幕府应该都是由他亲自面试的。所以他对王濬不是以下属而是以知交对待。羊祜的侄子羊暨觉得受到了叔叔的冷落,就有点吃味儿,便说,王濬这个人吹牛还行,也是个纸上谈兵的人。你得防备着他点,免得以后给你惹麻烦。羊祜笑笑说,小子,你看人的眼光还差得很啊。凭他的能力,日后定会立不世奇功的。

王濬在羊祜幕府历练后,被任命为巴郡太守。巴郡相当于现在的重庆市。由于和吴国接壤,这里的老百姓居然都不愿意养儿子。因为生了儿子长大了要服兵役服劳役,等于是给国家养的,自己家倒用不上。所以弃婴杀婴现象特别严重。

唉……写历史的人很无奈啊,写着写着就会心绞痛。

王濬针对这一状况,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免除了部分劳役税负,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生育者都给假,可以免除徭役。自然而然,保全了不少的婴儿。

272年,王濬是在广汉太守的任上接到调令的,任命他为益州刺史,前去平叛。

王濬到了成都,很快平定了叛乱。其实四川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士庶两层都存在的严重被剥夺感。只要给老百姓减轻点负担,给士族点话语权,他们就很好领导。

有鉴于王濬工作做得不错,朝廷提拔他进中央做大司农,主管三农工作。

但是羊祜认为把王濬放在益州更有利于战略全局。晋武帝对于羊祜的建议基本都是照发。

于是,王濬在四川打造战舰,训练水军,时刻准备顺流东下,大干一场。

工程热火朝天,日夜不息,难免就有废弃的边角料顺江而下,漂到东吴的防地。东吴建平太守吾彦一看就知道这是人家在磨刀啊。立刻将军请上报。

不知道孙皓是不是没有看到吾彦的报告,所以,吾彦等不到朝廷的回复,只好自作主张,召集工匠,打造了粗大的铁链横锁在江面上,又制作铁椎排布在江中,以防上游船舰顺流而下。终日忧心忡忡,知道战事一起,自己这里根本抵挡不住。但是有防备总比没有防备强,尽人力听天命吧。

274年陆抗去世的时候,羊祜向晋武帝打过一个报告,说让益州方面沿江而下,攻克西陵;荆襄方面无后顾之忧,进击江夏;东部战区直击建康。多路出兵多竖旌旗,让敌人不知道哪里是主攻方向,疲于应对,必然四处出击,那么中心就会空虚。这时我们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专击敌人薄弱处,这样用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大获全胜。

晋武帝接到羊祜的报告,大为赞同,立刻召开御前会议。但是,以贾充为首的一般大臣却力言不可出兵。他们的理由是东吴已经没有力量对北方形成威胁了,应该先把秦凉一带的叛乱平定。晋武帝拿不定主意了,让羊祜暂缓进兵。

羊祜着急,又上表说,现在孙皜胡作非为,吴国上下离心离德,如果他一旦死了,吴国再选出一个精明干练的皇帝,那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而且,西北是边地,东南是心腹,心腹大患除了,西北的叛乱也就平息了。但是晋武帝还是听从了朝臣的意见,没有批准。

羊祜也没有办法,只能感叹:“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居七八。”这句话成了成语,以后常挂在人们嘴边。

羊祜这样的人都发出这样的感叹,何况我等瓜众,是吧?这么一对比,倒也释然了。

羊祜的女婿劝他,“还是置点田产吧。以后我们这些后辈和投靠您的幕僚、将士们都能分得点产业,当个小地主,大家有了财产,不是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吗?”羊祜不同意,告诫儿子们,这种话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做大臣的,如果一味地树立自己的私人威望,让下属只知道依附于自己,那就是对国家的背叛。这一点你们一定要记住。

战争没有打起来,羊祜依然在荆州为祖国守边疆,但是晋武帝对于他的信任却从没有片刻转移。

所以,他向朝廷推荐的人才,当事人都不知道是出于他的提拔。有人就说,这样做也过分了。你推荐的都是有才能的人,又不是结党营私。羊祜说,推贤任能,本就是做大臣的分内事。让得到提拔的人坐在朝堂上,拿着国家发给的工资,却感念私人的恩情,长此以往,做官的就会只知道发展私人感情,而不知道忠于事业。我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

当然,羊祜也不是一个婆婆妈妈不敢得罪人的人。他的亲戚王衍,人长得很漂亮,口才也好,出身高贵。这三项特长在当时可是了不起的优势,凭借这些,就可以封侯拜相了。王衍十四岁时,特意跑到羊祜这里来,想要依靠羊祜的威望,能顺利踏上仕途。

但羊祜对他很不以为然,说:“王衍这人华而不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以后败俗伤化的事不够此人干的。”日后果然证明羊祜看人的眼光独具。

为了阐述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羊祜写了很多文章,其中著名的是注《春秋》、写作《老子传》。对后世学者影响很大。

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春天,羊祜病重,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上表请求进京。晋武帝特别优待,命令羊祜的车马一直开进皇宫,停到大殿门前。羊祜下车,走进宫中,晋武帝下阶相迎,免朝拜,并赐座。羊祜再次力陈伐吴。晋武帝却只是劝说让他好好消息。

其实,晋武帝哪能放弃了混一六合的梦想,但他心里有数,战事一起,己方所能动员起的兵力最多只有二十万人,而战争打的是后勤,为了保障二十万兵马的粮草,他还要动员起二百万民夫,往前线送补给,做预备队。而对方也有二十万军队,并且人家本土作战,后勤保障可以就地取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但是我们现在不仅是敌之,而且还不如。这种情况下,兵法也有云:不若则能避之——不如人家就别打了呗。

不打不甘心,打又没有把握。这可真够折磨人的。于是他派中书令张华多次探望羊祜,询问到底有没有必胜的把握?毕竟兵法还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那咱就先从庙里多算算呗。

张华现在是晋武帝的办公室主任,贴身大秘。出身寒族,在朝野都没什么背景,只是靠着自己的学问,获得晋武帝的信任。

羊祜岂能不明白他老哥们儿的心思,所以掰开来揉碎了给张华讲:对于皇帝个人,“今主上有禅代之美,而功德未著。”百年以后,历史将怎么评说?对于我们做大臣的,若能混一六合,从此不再兴兵,继而以文教治世。“则主齐尧舜,臣同稷契,为百代之盛轨。”而目前的形势,“吴人虐政已甚,可不战而克。如舍之,若孙皓不幸而没,吴人更立令主,虽百万之众,长江未可而越也,将为后患乎!”张华深深赞赏羊祜的谋国之策。羊祜拉着张华的手说:“成吾志者,子也。”

但是,羊祜没来及看到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宏图得以实现,就溘然长逝了。晋武帝大悲,即后悔自己优柔寡断没能抓住时机,让羊祜带着遗憾而去,又深愧自此失去了这么一个国家的栋梁。晋武帝换上白衣,亲自到羊祜灵前祭奠,思前想后,悲从中来,不禁放声大哭。当时正是天寒地冻,晋武帝涕泪粘襟,眉毛胡子都结上了冰。

清点遗物,羊祜平时的俸禄和皇帝给他的赏赐都分发给了身边的军士,做官数十年,除了著作,竟没有其他财产。还是靠皇帝出资装殓。

羊祜逝世的消息传出,“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荆州老百姓自发集资在羊祜经常游览的岘山上修了一座庙,祭祀羊祜,并刻碑铭记羊祜的功德。世人读碑文,无不为羊祜的事迹感动而流泪。因此将这座石碑称为“堕泪碑”。

羊祜推荐杜预接替了他的职位,都督荆襄。

这个杜预也非常了不起。爱读历史的看官肯定知道,唐宋元三代,由官方设立文庙、武庙,供奉历史上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贤大德。文庙以孔子为主,武庙以姜太公为主,而兼跨文、武两庙的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杜预。

有点意外是吧?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新的挖金矿小游戏有哪些 2024流行的挖金矿游戏大全
wegame怎么卸载游戏 wegame卸载游戏的图文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