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名人汇|一个做鸭子的男人!杨云博先生专访【张思榆】

路虽远,行则必至!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宜良,走进临德饮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大门时看到的第一句话,烫金的大字高悬在龙门处,看起来很是气派!引导我们参观的杨翠华女士一脸骄傲地和我们介绍说到:“路虽远,行则必至!这是我们的企业文化,是杨总的信念,也是我们临德人的信念!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努力,总有一天,只要别人提起鸭子,脑海中一定会飘过我们宜良人临德烤鸭的名字!”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似乎在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道我从未见过的光芒,一闪而逝,却又璀璨斑斓。

在杨女士的引领下,我们穿过玄门,拾级而上,很快就我们就在杨云博先生的办公室中见到了仍沉浸在工作中的杨先生。这个时候的他看起来像个书生多过于一个企业的掌舵人。

进门时手机拍摄图片

简单的寒暄过后,满肚子好奇的我,渐渐打开了话匣子,对于听了一路这个男人传说的我来说,他身上似乎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揭开这面纱去了解一个真实的他,对我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随着话题的深入,这个风度翩翩的男人逐渐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个引人入深的故事。

“我之前在宜良开过一家叫土基阁的餐厅,从2009年开始,我就辗转去过各地开设烤鸭餐厅,曾经到过贵州、昆明等地,就是为了把自己家乡的鸭文化产业推广出去,让更多人知道有一种鸭叫做“宜良鸭””当我们问到他为什么对“鸭子”这么情有独钟的时候,他说到:“我是宜良人,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宜良的鸭产业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一直没有走出去,如果我们都不想着为自己家乡的鸭产业文化事业做出点微薄的贡献,那么我想我赚再多的钱也没有意义胜利…事实上从头到尾,我一直都想要做的就是,把我们宜良的鸭产业推向更高的高度,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品牌。我就是要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有一种鸭子叫做我们“宜良烤鸭”;以前条件不足,能做的有限,现在我想要为我们宜良的鸭文化做出我们自己的努力,我就是不服气为什么北京可以有“全聚德”,我们宜良就不能出一个自己的烤鸭品牌!

我之前最早是2012年吧,在宜良开了个演艺吧也算是小有名气;后来由于投资其他项目的失败,一夜之间,我就好像突然什么都没有了,一次失败,不仅损失惨重我还欠下了不小的的债务。但是,我想着人嘛,或者总是要做点事情的,要是就那么垮了,好像不太想我的性格。那个时候跟着我的人差不多也就不到十个人吧,我记得。我们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哪里有合适的项目,就杀到哪里,最后一路过来总算是扎稳了脚跟,并且还有幸和全国五百强公司-红狮水泥厂成为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那个时候我才感觉自己算是闯了点成绩出来了!”

讲到这里,他似乎从回忆中回过神来,笑了笑对我们说:”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忘不了,我小时候吃过的那只鸭子,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对我来说似乎,我们宜良的鸭子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最好吃的东西了。慢慢地长大了,我就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宜良也有着这个世界上最好吃最健康的鸭子。所以多年以前,我才会从09年开始就去四处做烤鸭餐厅,从昆明到贵州,后来我还在我们宜良开过一家土基阁餐厅,名字也不高大上,就是想让所有人吃到,咱们地道的宜良鸭。后来因为生活吧,有过一段时间过得很是艰难,我开始追逐财富的积累,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不敢说大富大贵吧,也算是基本上能满足自己的家庭生活所需了。可我总感觉这心里边空落落的,少了点什么。前段时间去北京,朋友请我去全聚德吃饭,看着桌上的鸭子,我突然就想起了小时候常听我父亲讲起的宜良烤鸭600多年的故事,我突然发现,我还是忘不了,忘不了我的家乡,也忘不了这只鸭子。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鸭子,叫做“宜良鸭””

楚庄王曾经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我看来是对他的人生经历最好的诠释,从低谷一跃而起,再起辉煌;这是很多人都难以做到的事情,但是这个男人做到了!随着和杨总的聊天慢慢深入,我们不仅也对他口中的这种美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宜良烤鸭

那么到底是什么鸭子会让这个男人如此的魂牵梦萦呢?后来,经过我们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多方的调研与走访了解,我们对宜良的鸭文化终于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中国烤鸭起源,据《中国烹饪大典》,起源于唐朝宫廷。惟其源流不清,证据不彰难以邃定。而有确凿记载的,实见于清末。清咸丰6年(1856)宜良兵燹。由宜良起兵发迹官至云贵总督的岑毓英与县人杨福章、蔡标、何秀林等人在县城花桥下北廊曹氏所开的“顺河楼”酒店拜把兄弟,喝生鸡血酒结盟起事。素爱美食的岑毓英忽发奇想,叫店主曹健想法将鸭子整个用栗炭火烧死。美味清香,大快朵颐。这明火烧烤鸭子的吃法就在宜良发明出来了。

而宜良烤鸭,是云南省经典的地方传统名肴,起源于明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说起来这宜良烤鸭并不算云南本土风味菜,它是由南方传过来的。它肥瘦相宜,皮酥脆,内香嫩,光亮油润,色泽红艳,清香离骨,地方风味显著。

而宜良养鸭历史则更加悠久。唐樊绰《蛮书》(公元864年)已记载云南有鸭之养殖。至迟到清道光30年(1850),宜良坝区已饲养滇麻鸭,京都烧鸭的创牌和江川王开兴传入的火抱鸭技术大大推进了我县养鸭业的发展。1956年饲养数已突破10万只。三年(1959~1961)困难时间过后,养鸭业得到复苏,1965年已发展到13.5万只。十年浩劫鸭子不能下稻田,故多年只在10万只左右徘徊。70年代末,县里组织王水忠(王开兴之子)等6人到北京学习,引进了电孵技术。进入80年代,养鸭业获得健康发展,1981年达到25.8万只。当时,宜良烧鸭已大规模走向全省,滇麻鸭春末夏初开始孵抱,冬春季节吃不到烤鸭的季节缺陷已严重制约了养鸭业的大规模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宜良养鸭业在短短几年间获得了迅猛发展,2003年就高达1018万只。2004年春,全国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时,宜良县东的石林、县北的嵩明、县西的呈贡、官渡等区县都受到感染,唯宜良县养鸭业安然无恙,这实在是一个奇迹。说明宜良县养鸭业的成熟和科技水平的成功。而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宜良白条鸭市场,已经达到了1700万只的年吞吐量!是一个成熟而前景远大的市场。

参观完临德的生产厂房后,我们回到会客室,杨总笑了笑和我说到:“我2020年的5月在宜良互联网科技创业园成立的临德饮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几乎跑遍了四川、湖南、广东等等,好多的地方去进行规范化培训学习,和对卤制品行业以及烤鸭行业进行深入市场调查。结果我越来越觉得,我们宜良的鸭子有搞头。说句可能听着像是吹牛的话,我相信在临德人的坚持与努力下,我们会成为第一家宜良鸭行业中的上市公司!”

在访谈后期,他豪爽地笑笑,表示近期将只身前往广东成立云南临德食品公司驻广东办事处,主要目的是挖掘人才资源和学习交流经验,并为公司软包装休闲食品做前期筹备。依照公司目标规划,预计2021年完成云南省内主要城市的门店铺设,同步开展软包装生产工作,将临德的产品推向东南亚市场。“我相信在临德人的坚持与努力下,我们会成为第一家宜良鸭行业中的上市公司!”

最后,杨总语重心长说到:“不断学习才能使人长久的进步,临德公司今后将成立临德商学院,为当地有创业梦想的人员提供一个正规的学习平台,改变当前人才匮乏的劣势,优化当地的营商环境”!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路虽远,行则必至!

相信在杨云博先生的带领下,未来的云南临德饮食文化的这匹黑马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让更多的国人通过他们见证到宜良人600年的美食传承,让更多人体会到宜良烤鸭的美味体验。

小 张 名 人 汇丨 张 思 榆

来 源丨思榆有约名企一手官方资料

校 审丨诺德文化工作室满卫杨

剪 辑丨浦帅传媒 浦帅导演

编 辑丨李明启

采 访丨张思榆

目前大量采访云贵川当地优秀本土企业,预约采访审核请私信小编!

在你人生的路上,会有一千种不同的声音告诉你,你还没准备好;你只需要聆听第一千零一种声音,他会告诉你说:“你做好了准备,一切都取决于你!”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阴阳师追月神攻略汇总 追月神御魂阵容全解析
人人网如何查找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