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式审美“以白为美”?

女生总是被鼓励培养出清纯、无害、天真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女明星“四小花旦”逐年更换,唯一不变的共同特征就是都有一张青春无敌、光洁无瑕的少女脸。

对肤白的疯狂迷恋,使得美图秀秀的“磨皮”和“美白”功能使用率第一。

但画风也逐渐失控。

以最新版《新白娘子传奇》为代表的某些国产电视剧,开始加磨皮美白滤镜。老头的脑袋白得发光,脸上没有一条皱纹;男女主角好像雪人,白得看不见鼻子。

青春剧里的少男少女,肌肤胜雪,笑容明朗,唯独没有灵魂。芒果台综艺画面里的赵薇,在滤镜效果里已经白到刺眼……

“肤白”在历史中

显得更富贵、健康和性感

从历史因素看,白色肌肤显得更富贵。

农业社会中,贵族不用在烈日下劳作奔波。阴凉庇护了贵人的身体,肤白则成为有地位有身份的象征。

欧洲人推崇小麦肤色同理。有钱有闲的人才能慵懒地晒日光浴。甚至,臀部的比基尼晒痕(bikini tan)是火辣性感的象征,脸上的滑雪镜晒痕(goggle tan)能证明此人是会玩的时髦精。

神经学家拉马钱德兰还曾提出,白皮肤比黑皮肤更像一扇透明的窗口,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年龄状况和性感程度。

深色皮肤容易掩盖皱纹、斑点、皮肤病、贫血等,而白里透红的浅色皮肤发出的则是其健康、活力、营养充足的信号。

为了获得冰肌雪肤,女性不惜铤而走险。

早在商代,女性就开始往脸上敷铅粉这种效果奇佳的毒物;而现代部分女生会选择做激光美白手术、打美白针,或是跟风吃美白丸,试图还原P图后那个皮肤白得发光的自己。

甚至有女星自曝吃过一种可能会危及生命的抗血凝剂,只为稀释血液使皮肤苍白。她承认,这是错误示范。

只有皮肤白,

才有资格当美女?

每次去买化妆品,小棋都要在柜台面前挑一两个小时,生怕踩雷选中了“会显黑”的口红和眼影。

“真羡慕白皮肤女孩,荧光色裙子也能驾驭,我连想都不敢想。”逛商场时,她不舍地摸着很喜欢的裙子,放弃的理由依然是“会显黑”。

“只有肤白才是美女”“男生喜欢皮肤白的女生”……被笃信的观点背后,很少人能意识到:只认准一种美,本身就是错误的审美。

2016年,东南亚地区的大学女生发起“不白皙也可爱”(# unfair and lovely # ) 的活动

如果所有人从小便被灌输“肤白才能貌美”,那么很多天生肤色偏深的女生,会为了达到“美的标准答案”拼命折腾自己:一掷千金买美白产品、吃美白丸等药物,甚至冒着风险躺上医美手术台。

没有选择变白的女生,则会遭到旁人和歧视和暗中奚落:“我得多抹几层面霜,可别像她黑成煤球。”

法国哲学家福柯曾说,权力对身体的控制无处不在。

如果生活中只能有一种“主流”审美,那么即使你皮肤够白,也会有人说你不够瘦、眼睛不够大、鼻子不够高、腿不够长、腰不够细或是衣着打扮不够时髦……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够好,都要去拼命掩盖“缺点”。也正是在这样的断言下,真正的“美”与我们背道而驰。

去年时尚博主说纯色T恤显得高级,于是我把衣柜里有花纹的都淘汰掉,自以为很洋气。但今年时尚的声音又扭转了:带复杂花纹的T恤比较时髦……

我突然发觉自己上当了。

在“潮流审美”后面追着跑的人,只会把自己打造成一棵随风飘的墙头草,一根任人宰割的韭菜。

“变白=变美”的观念背后,潜伏着巨大的消费利益。肤白自然很好,但如果以此去教育皮肤黯淡的人,并利用她们的艳羡和焦虑去收一波智商税,那真是太糟糕了。

如果你愿意,当然可以让皮肤更白。但请记住——你原本的肤色也很美,这并不是一个缺陷。

或许未来,当清一色的煞白肤色让所有人产生对“网红脸”同样的视觉疲劳,天然而健康的黄色皮肤又变得格外可贵。

“美”从不需要被精准定义,它源于每个人的自信。

作者:郭艺

头图设计:吴垚琳

值班编辑:刘峙奥

实拍中国最擅长无聊的人,在浴缸种水稻,用气球吊起一头猪

为什么回复领导“嗯”会被批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巴西最新阵容揭晓:内马尔强势回归,西甲三巨头压阵
炒股票用哪个交易软件?散户实用选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