钯,曾是贵金属市场里的“王者”,2019年-2021年间一路高歌猛进,甚至价格一度超越黄金和铂。但如今,它却陷入“贵金属中的边缘角色”,行情低迷,价格难起。很多人不解:曾经贵过金的钯,现在怎么就不香了?
钯价值涨不起来,不是因为它不稀有、不重要,而是因为时代变了,逻辑也跟着变了。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拆解这一现象:
一、汽车尾气催化剂“退潮”:钯的核心需求正在被替代
钯的最大应用领域是汽车三元催化剂,主要用于汽油车尾气净化系统中,占据全球钯消费量的80%以上。
但问题来了:
电动车替代汽油车趋势加快,钯的“刚需地位”正在动摇;
欧洲、中国等主流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不断推进,传统燃油车需求逐年下降;
混合动力和纯电车型所需的钯含量更少甚至为零。
这就像一个明星球员突然被换下主力阵容,地位一落千丈。钯没有及时找到“下一个增长点”,自然难以支撑高估值。
二、回收量增加,新增矿供应“并不稀缺”
一个冷知识:市场上流通的钯,有一大部分并非来自矿山,而是从报废汽车中回收而来。
过去几年,全球钯回收产业链日益成熟:
报废车增多,回收率大幅提升;
钯碳、钯浆等工业废料提炼技术不断优化;
垃圾中也“淘金”,成本却更低。
这相当于“二手钯”源源不断涌入市场,供给在变相“扩容”。在需求萎缩的背景下,这样的供给增量正好给了钯价格“致命一击”。
三、投资市场不看好:风口不在这儿
在贵金属投资领域,情绪和预期往往决定价格天花板。而钯的投资热度,已经彻底被黄金、白银、甚至铂和铜抢走。
黄金有对冲通胀和避险价值;
白银绑定新能源产业,概念感强;
铂被看作氢能源时代的关键催化剂;
铜成了“电气化时代”的超级原材料。
反观钯,缺乏新故事、新热点、新趋势。它不是新能源标的,也不是全球资本青睐的避险资产,自然就“没行情”。
四、地缘政治缓解,避险支撑也减弱
钯曾在2022年因俄乌战争冲突而短期暴涨。原因很直接:全球最大钯供应国之一就是俄罗斯,战争导致供应链中断预期。
但如今,这种地缘政治的溢价效应在逐渐减弱:
市场适应了风险;
供应链在调整中恢复;
投资者更关注基本面而非恐慌情绪。
一旦避险情绪退潮,价格泡沫也随之破裂。
五、钯“缺乏转型”,未来路线尚不明确
不同于黄金白银的金融属性,或铂、铑的产业拓展潜力,钯的下一个增长逻辑尚未明确。
会被氢能源取代,还是能参与进去?
会进入半导体或医疗领域,还是难以突破?
有政策扶持吗?有没有战略储备的理由?
目前来看,钯的未来想象空间有限,缺乏可以刺激价格的新预期。
四川有哪些地方城市,四川有哪儿些城市
尊牛游戏看广告赚钱怎么做?尊牛游戏提供看广告收益方法教学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