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出两淮 那些名人为何自称安徽人

翻开历史的画卷,读懂安徽,就能读懂中国现代化。从大明到大清,安徽人是那个时代舞台当仁不让的主角。

很多名人,虽然出生在异地,但是却很喜欢找到自己的祖籍安徽为郡望祖籍,安徽有什么魅力?安徽对于近代中国人又意味着什么?

回想大元朝末期,为何是来自安徽的朱元璋最终定鼎天下?除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之外,安徽人自身又有怎样的力量?使得他们强大到完成古代中国人从来没有完成的北伐?又是什么让他们赶走了世界上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蒙古帝国并取而代之?

若论起精神,安徽人的精神可以追溯很远。笔者觉得三国时代可以作为开端,从儒将周瑜练兵开始,安徽便是东吴的边境地区,也是孙权与曹操争夺的地方,双方多陈精兵于此。后来张辽威震逍遥津,合肥城也成了历史名城。后来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这种南北斗争前线的情况始终没有改变,大名鼎鼎的“北府兵将”也是驻扎于此,安徽成为汉族人对抗北方异族的边疆,所有的精锐部队大体均沿江据守,势力强则北占淮北,势力若则偏安江南。至于后来唐宋两代,汉族人重新统一国家,安徽则成为腹地,安徽人对于汉文化有着天然的认同,并逐渐在随后千年间成为思想的策源地。不论安史之乱还是黄巢起义,兵锋主力虽然相对也没有祸害到太多安徽,但是两淮流域自古淮河泛滥,人民受到水灾威胁。

“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其实出不出朱元璋,淮河都容易闹水灾。元朝末年,蒙古人对于汉人(南人)的残酷统治,已经让愤怒之火成燎原之势,甚至南方人民有了摔头胎的习俗,加上水灾泛滥,再也活不下去的汉人终于揭竿而起。元朝奸臣妖后的暴虐,使得各族百姓再无选择。不管你是色目人,还是蒙古人,还有被压迫最厉害的南人,他们最终成为大明王朝真正的基石。安徽人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还有李善长、胡惟庸等等,一群安徽人构成了大明王朝的根基,这群人被后人尊为民间传说“明英烈”,加以编辑整理后成为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和文艺作品,堪比《三国演义》。

大明王朝的成功,使得安徽人攀上中国权力的顶峰。大明王朝终其一世,“不割地,不赔款,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基本上从朱洪武到永乐大帝,甚至那个歪脖树上吊的明思宗崇祯皇帝,也是骨气硬硬的。安徽人,虽然号称有徽商,富甲天下,但是除了徽商之外,还有影响更大的桐城派,甚至连曾国藩也以桐城派自居。

而真正的安徽人精神,其实又是不惧贫苦、不畏强暴的精神。你看那朱元璋及其大臣们很多出身贫苦,吃百家饭,但是风起云涌之时,却为一代圣君,成一朝基业。

清承明制,连紫禁城和天下臣工都照单全收。一批明朝遗老遗少说,“不仕蛮夷”,还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严格来说,职业读书人骨子里还是有那么一股渴望治国安天下的犬儒味,他们不当官,如何养家糊口?所以,想想李鸿章,居然扶大厦于倒倾?成为晚清对外交涉的第一重臣,反倒是不少朱元璋留下的军人子弟,逐渐融入社会和商界,确实不少人无仕途之心,更无仕途之欲。后来影响中国社会很大的,如洪门等,均与此有关,但那已经成为天下汉人的秘密组织了。不管怎样,李鸿章的淮军后来演化出了北洋军,北洋又成立了中华民国。所以,不论是淮军、北洋军、还是皖系,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之深远,无出其右。而从城市角度,江淮集团深深植根在上海、天津等地,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之一。


以木糖醇i6手机(创新科技与无限可能,木糖醇i6手机引领新一代智能手机潮流)
空中巴士A380